2008年7月9日

高油價將永遠改變世界

作者不認為目前的高油價是基本面的飆升,也不認為是籌碼面的投機操作(天啊,那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 =)。其實他的看法還是基本面的問題,他認為石油的供給被刻意箝制,主要的原因是產油國家不想(投機面問題)或不能(政治面問題)供應石油,是故當政治問題解決後,石油價格將反轉往下,從而使投機的產油國因高油價不再而迅速倒貨,這又加速石油價格下滑。是否如此,靜以觀之。
-----------------------------------------------
高油價將永遠改變世界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埃德•布魯克斯(Ed Crooks)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對於當前震撼全球能源行業的劇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Alexey Miller)做了一番生動描述。

他最近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生活在油氣價格飆升的時代: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革,最終,價格將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人們正在爲了獲得能源資源而展開激烈的競爭。油價的攀升與遠景預期的重大調整有關。它們表明,在未來幾十年,全球能源供需局面將處於不平衡狀態。”

“明年油價可能達到每桶250美元”

他表示,他之所以預計油價明年可能達到每桶250美元,正是基於這種看法。

當然,他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說這番話的:坐擁全球最大的化石燃料儲量資源之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自然希望油氣價格能漲多高就漲多高。

不過,在消費層面,很多人對能源前景也抱有這樣的預期。

國際能源機構(IEA)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最近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撰文警告稱:“我預計,在未來幾年,我們將得到一個高(油)價曲線。這條曲線可能會有轉折起伏,但就長期而言,如果油價跌至三、四年前的水平,我會感到非常吃驚。”國際能源機構代表著富裕的石油消費國。

隨著油價遠遠超出甚至6個月前看似可能的水平,尋找解釋的努力已經變得越來越令人絕望。

許多所謂的理由都有嚴重缺陷。


資源枯竭論

有些人相信,我們已經到達“石油峰頂”:在這一點上,世界石油産量無法再有提高,並且開始下降。

這一命題只能事後驗證,但其強烈的假設意味沒有得到廣泛支援——這種假設認爲,石油産量之所以見頂,是因爲我們已經達到可用資源的地質局限。

這種說法無法解釋爲何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也在競相飆升——相對於石油,天然氣的供給要豐富得多,而煤炭的供給更是遠高於油氣。


投機者哄擡價格論

另外一些人把責任歸咎于“投機者”。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長期以來一直在宣揚這一觀點,而美國和歐洲的政界也越來越認同這一說法。

這一主張有一些最天真的說法,很容易駁倒。投機批判人士提到期貨市場不斷增長的交易量,但卻忘了一點:任何一份石油遠期買單必然對應著一份遠期賣單。

更成熟一些的說法也經不起推敲。近些年,金融投資者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原油多頭頭寸,但從各種已有資料判斷,這些“投機者”的買入行爲與油價飆升的時機並不吻合。

在石油之外,其他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否定了“強大投機者”理論。

按照Henry Hub合約計算,美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在過去一年中大幅上漲,但在這段時間,金融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可是扎扎實實的淨賣出者。

與此同時,有些大宗商品根本沒有金融投資者參與,例如大米,但其價格也一直在大幅上漲。

如果是投機行爲人爲導致價格上漲,那麽,實際原油庫存應該出現增長,因爲在投機驅動的高價之下,現貨市場無法出清。

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除了一些特例,例如最近幾周已經裝船、正在尋找買家的伊朗高硫原油。

那麽,如果油價上漲的原因既非資源耗竭,也非金融操縱,那又是什麽呢?


大宗商品普遍漲價

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價格上漲的有很多不同種類大宗商品——不僅有能源,還有金屬和糧食。

所有這些市場存在的一個共同因素是:亞洲經濟體的崛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導致全球需求出現結構性變革。正如米勒所言:“過去10年(1997年至2007年),中國的能源消費幾乎翻番,而印度能源消費增長了1.5倍。”

“在亞洲,摩托車已經取代了自行車。如果換成汽車,情況又將如何?”

不斷增長的需求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給本已在疲於維持供應的各個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需要時間種地産糧的農業是這樣。工程項目生命周期長達幾十年、設計投産動輒需要10年時間的能源行業更是如此。

過去20年中的投資不力,是下列問題背後的一個共因:發電能力和電網不足;風力發電機供不應求;全球煤炭運輸能力受到制約;石油精煉廠缺乏;很多富油國家産量不足。

現在,正當所有能源價格都發出了急需投資的信號之時,資本支出的增長卻遇到了熟練員工、物資和供應鏈容量方面的瓶頸。

結果是成本飆升,投資沒有産生預期的結果。

此外,就石油和天然氣而言,還有一些政治問題阻礙了在一些資源豐富國家的投資,例如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

高漲的價格還讓一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産生了一種扭曲的想法:要把自己的油氣資源留在地下。

如果他們收到的資金達到期望上限,或者從他們的經濟著眼是他們能夠處理的上限,而且如果他們認爲留著資源不開發會爲自己的後代保留價值,就會誘惑這些國家在面對高價格時非但不增加供給,反而會抑制供給。

在發達國家也有一個問題。那裏的資源都是由商業企業開發的,它們不會有考慮後代的朦朧想法,而會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會對價格信號做出反應。

在很多此類國家,資源已達到物理極限,正在枯竭。

例如,北海的産量正在急劇下降。英國石油(BP)最近特別指出,挪威是去年石油産量降幅最大的國家之一。


能源周期終將轉向

如果像看起來一樣,能源價格高漲的原因與産能限制和政治因素有關,那麽能源周期就會再次轉向,一如以往的所有周期。

價格最初可能還會大幅上漲,但最終,供給層面將作出反應——越來越多地來自一些“非傳統”資源,如油砂和巴西乙醇等生物燃料。

正如多數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的那樣,需求也將受到抑制。

不過,經濟實力從歐洲、日本和美國轉向新興亞洲的趨勢似乎不會逆轉,而世界能源資源的流動將追隨經濟實力。

雖然21世紀的這場能源危機終將消退——就像70年代的能源危機那樣,但它留下的世界格局將相當不同。

標籤: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