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1日

台灣大力吸引海外上市公司回歸

看到這個新聞,我倒覺得是台灣證交所的一個機會,透過讓在其他市場本益比不理想的電子業公司回台上市,將台灣塑造成電子業上市的重鎮。確實台灣的電子製造業相對其他產業是更具有跨國實力的,上市能力至少要在亞洲四小龍居首是沒有問題的(南韓排外主義太重,香港與新加坡的掛牌主力又以金融觀光為主)。
-------------------------------------
台灣大力吸引海外上市公司回歸

2008年08月21日

台灣新一屆政府在振興本地股市方面正在取得重要進展﹐多家曾到海外上市的台灣公司正在考慮回歸本地證交所。

2005年在香港上市的筆記本電腦機殼生產商巨騰國際控股有限公司(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稱﹐公司董事會將在本月底前決定是在台灣證交所上市﹐還是發行存托憑證。

其它公司表示﹐它們也在考慮在台灣上市﹐這其中包括網絡通訊設備原設計製造商達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lta Networks Inc.)和為電腦、手機及汽車生產鍵盤和按鍵等輸入設備的大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Ta Yang Group Holdings Ltd)。這兩家公司目前都已經在香港上市。

台灣制定了吸引兩百家公司到本地上市的目標。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說﹐看到這些公司考慮利用台灣證交所作為資本市場運作的平台﹐這種跡象令人鼓舞。他曾預計台灣股市將在幾年內被邊緣化。

本月初,這種努力受到了成效。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表示﹐計劃將其海外子公司在台灣證交所上市。按收入計﹐鴻海精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合約生產商﹐業務包括為蘋果公司(Apple Inc.)生產iPod及其它品牌的電子產品。隨著三年前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在香港的上市﹐鴻海精密是首批到香港上市的台灣企業之一。目前共有約60家台灣公司在香港上市。

與大陸關係的轉暖增加了本地市場的吸引力。5月上任的台灣新總統馬英九放寬了投資限制﹐台灣的命運將與大陸更緊密地聯繫起來﹐這一做法將有助於台灣實現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願望。台灣以往採取的這些限制措施令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大規模開展業務時非常棘手。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已有17家公司表現出了在台灣上市的興趣﹐不過它沒有透露是哪些公司。它們大多有意在台灣發行存托憑證﹐此舉最快可在一個月內完成。

直到不久前﹐台灣還限制本地上市公司在大陸的投資額不能超過運營資本的40%。如果超過這一限額﹐需在香港或大陸等地尋找資本﹐而它們常常抱怨這些地方的股票本益比低於台灣市場。

近年來﹐台灣股市的表現一直落後於其他市場。香港基準恒生指數在2005年至2007年期間幾乎上漲了一倍﹐而基準上證綜合指數上漲了4倍。同期﹐台灣加權指數僅上漲了約39%。根據香港證監會最近公佈的研究報告﹐截止到今年3月﹐台灣證交所共有712家上市公司﹐而上海和香港分別有861家和1,244家上市公司。

台灣的新政策將在大陸投資的限額提高到了公司淨值的60%。它還允許大陸股東持有20%甚至更多股份的企業在台灣證交所上市﹐並廢除了禁止海外公司用在台灣籌集的資金投資大陸的規定。

許多打算回歸台灣股市的台灣企業都對其股票在其它市場的估值感到心灰意冷。巨騰國際發言人Huang Cheng-pin說﹐同台灣同行相比﹐我們在香港的本益比真的很低。他說﹐該公司的本益比約為7倍﹐而在台灣股市﹐同行的本益比約為15倍。

大洋集團首席財務長楊應超(Kirk Yang)說﹐香港投資者對高科技行業並不熟悉。而且﹐他們一般對小企業不感興趣。瑞銀(UBS)駐台灣投行業務主管郭嘉宏(Jerry Guo)說﹐台灣應該與上海和香港區別開來﹐成為中小企業的股市。

台灣可能需要採取其他措施吸引公司到當地上市。達創首席執行長梁克勇(Sam Liang)說﹐如果政府推出在香港上市公司回歸台灣的簡化程序﹐該公司有興趣研究這種可能。企業擔憂的其他問題還包括﹐兩地上市帶來的雙重徵稅﹐台灣存托憑證不受關注以及當地缺乏經驗豐富的咨詢銀行等。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五家海外上市公司在台灣發行了存托憑證。

楊應超說﹐我們期待能看到第一個成功上市的範例。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紀珠表示﹐她的部門正在研究修改監管規定﹐以避免雙重徵稅、設計簡化的機制讓已經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能夠在本地市場上市﹐並計劃大力促進企業最終在當地上市。

Ting-I Tsai

標籤: ,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