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

(本日焦點:090610)“末日博士”繼續唱衰經濟的九大理由

目前經濟學家比較重視的危機似乎以第七種為最,然而美國增印通貨目前還是只能印證一句玩世不恭的話--我們的貨幣,別人的問題!
------------------
“末日博士”繼續唱衰經濟的九大理由

2009年 06月 10日 13:46

“末日博士”、紐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仍然對全球經濟形勢持悲觀態度﹐他提出了以下九條悲觀的理由:

首先﹐美國和其他經濟體的就業仍在急劇下滑。這對消費和銀行虧損規模來說都是件壞事。

第二﹐經濟不只面臨著流動性危機﹐還存在著償付危機﹐但是經濟尚未開始真正的槓桿解除過程﹐因為私人損失、家庭和金融機構乃至企業的債務非但沒有被削減﹐反而成為了社會問題﹐轉到了政府資產負債表上。槓桿不解除將會限制銀行的放貸能力﹐家庭的消費能力以及企業的投資能力。

第三﹐在存在經常項目赤字的國家﹐消費者需要在許多年內削減支出和大幅提高儲蓄。房價不斷下跌和股市下挫帶來的財產損失、負債率日益上升、不斷下滑的收入和就業等給此前大肆消費、較少儲蓄、背負沉重債務負擔的消費者帶來了打擊。

第四﹐儘管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但金融體系遭到了嚴重損壞。因此信貸緊縮問題不會很快得到緩解。

第五﹐由於高額債務和違約風險而造成盈利能力疲軟、低迷的經濟和企業收入增勢以及持續的通貨緊縮風險將繼續制約企業的生產、招募員工和投資的意願。

第六﹐政府負債率不斷上升最終將推高實際利率﹐從而擠壓私人支出﹐甚至引發主權再融資風險。

第七﹐財政赤字的貨幣化短期內不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而產品和就業市場表現疲軟可能會帶來巨大的通貨緊縮壓力。但如果中央銀行不能為導致眼下貨幣基礎膨脹兩到三倍的政策找到一條明確的退出策略﹐那麼最終會引發商品價格通貨膨脹﹐或是另外一場危險的資產和信貸泡沫﹐甚至同時引發兩種狀況。

第八﹐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了巨額援助﹐一些經濟基本面較為脆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仍然無法避免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

最後﹐全球失衡狀況的下降意味著無節制經濟體(美國和其他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經常項目赤字將縮小過度節約國家(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德國和日本)的經常項目盈餘。但如果盈餘國家的國內需求不能足夠迅速的增長﹐那麼全球需求相對於供應的不足──或者說﹐全球儲蓄相對於投資支出的過剩──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長復蘇勢頭受到削弱﹐大多數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會遠遠慢於其潛力水平。

綜上所述﹐如果全球經濟恢復可持續增長的能力因為幾項中期因素而受到制約的話﹐那麼經濟持穩的“綠芽”可能就會被經濟停滯的衰草所取代。如果這些結構性缺陷不能得到解決﹐那麼全球經濟或許能在2010-2011年實現增長﹐但也會是低速增長。

(“經濟時報”提供有關經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政策和經濟事件的獨家新聞、分析和評論﹐《華爾街日報》記者和編輯均參與供稿﹐由Sudeep Reddy和Phil Izzo主筆。)

標籤: ,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